聖意↓
財發遲 訟終折 問遠信 在此月
名晚成 婚未決 遇貴人 災難滅
籤詩解
功名:蚤年不昌 愈老愈堅 終獲出頭 亦是顯也
六甲:修身積善 為人根本 本固即安 小心處之
求財:不得急也 急則反敗 時至自來 信之不渝
婚姻:此緣可成 假以時日 感之伊人 必能偕老
農牧:上半未可 下半見轉 把握時運 節儉為要
失物:丟之北方 速去尋之 或之有望 警之惕之
生意:目下不運 小心交友 人心險惡 否則了然
丁口:心存助人 家呈祥瑞 人人稱羨 必有成就
出行:行之不宜 目下不運 迨至夏末 見機行之
疾病:切速修善 向神作福 必有轉機 時至必癒
官司:凶人不近 伊人凶霸 明知遠之 不訟為妙
時運:善取勿狡 貪取惹禍 勞之行之 必有成就
籤意:
明明知道你是個有實力的人,偏偏生不逢時,當機緣未到之時,勉強也是沒有用的,一直到兩鬢斑白之時,才得到貴人的賞識,所有的名利富貴,都必須在晚年才有所成。在年輕時必須多多充實自己的能力,也許必須度過漫長的蟄伏期,但總有出頭天的時候,不可懷憂喪志,晚成就總比一生沒有成就要來得好,必須順勢而為。東坡解
藏器待時 弄巧成拙 今當晚景 遇貴提攜凡事謀望 各有時節 福祿勝前 自當發越
碧仙註
富貴功名桃李花 誰知梅蕊發光華
莫嫌老鬢白如雪 儘有桑榆簇絳霞
張文遠求官
張遼,字文遠,雁門馬邑人也。本是聶壹(西漢武帝時商人,曾發動「馬邑之謀」,向匈奴進行誘敵戰,可惜失敗告終)之後人,為了避乖辟怨,遂改張姓。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。漢季之期,并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,召其為從事,命張遼帶兵往赴京都。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,共得千餘人。張遼募兵尚未還,而京中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,因此,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。董卓死時,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,遷任騎都尉(相當於騎兵隊長,地位略低於將軍)。後來,呂布為李傕所擊敗,張遼跟從呂布往東奔至徐州,領魯相、北地太守等任,時年二十八歲。又後來,曹操破呂布於下邳,張遼部領呂布軍餘眾歸降,被拜為中郎將,賜爵關內侯。一代名將張遼,至此方覓明主。文帝奇釋之 (奇,就是倚重的意思)
西漢文帝時,張釋之負責掌管全國司法,他以執法不偏、直言敢諫著稱。他擔任公車令時,負責守衛宮殿門戶。有一天,太子劉啟(後來的景帝)與兄弟梁王劉揖同車入朝,途經宮殿門口,直馳而過。張釋之策馬追上,阻止其入宮,並以「不下公門,不敬」予以奏劾。太后聞訊後,派人攜帶詔書,予以特赦,才得以放行。因張釋之能秉公執法,故文帝對他信任有加,一再予以提拔,後來升到廷尉一職,負責掌管全國的司法。有一次,文帝出巡經過一座橋時,橋下突然冒出一人,使文帝的車馬受到驚嚇。警衛立即抓住此人,交給廷尉處置。張釋之親自審問,那人稱道:「我從城外來,聽說皇帝出巡,趕緊躲到橋下迴避。過了好久,以為戒嚴解除了,便走了出來,那知正好遇到皇帝的馬車。」張釋之於是判以罰金處分。文帝得知後,憤怒地說:「此人驚嚇我的輿馬,幸虧這匹馬性情溫和,要是換了別的馬,我豈不是受傷了嗎?如此大罪,你居然只判他罰金而已?」張釋之回答說:「此事發生時,如果皇上叫人把他殺了,那也就罷了。可是交給廷尉審理,那就得秉公處理。廷尉是天下執法的標準,任意加重或減輕都會使天下人無所適從。如果我執法有所偏差,那百姓以後如何遵守法律呢?」文帝聽了他的話以後,讚賞地說:「做廷尉的,就應當如此。」不久,又發生漢高祖宗廟內的玉環被竊事件,文帝下令將小偷押送給廷尉審理。張釋之按照當時的律法,將竊賊判處死刑且暴屍街頭。文帝知道後,大怒說:「盜先帝宗廟器物,實屬罪大惡極,理當滅九族,而你卻拘泥於法律的規定,實在太令我失望了。」張釋之立即跪拜於地說:「該判處何罪,得看法律與事實的情況認定。如果偷盜宗廟器具要滅九族的話,那麼倘若有人盜高祖之墓,此罪重於前者千百倍,那該判何罪呢?」文帝被問得啞口無言。回去與太后商議後,最後還是同意張釋之的判決了。張釋之執法大公無私,不受政治或權勢所左右,此種依法執法的精神,誠然是古今中外執法者都應效法的榜樣。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